古代人也穿 “印花衣”?服装印花的起源比你想的早
2025-10-17
我国最早的印花织物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印花绸被面。到了秦汉时期,型版印花技术继续发展。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印花纱可以看出,当时用颜料的直接印花制品已有相当水平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直裾丝绵袍,采用了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工艺,其面料上的花纹是用印花和彩绘两种装饰方法制作而成的,反映出汉代印绘加工技术的高超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缬类花色制品进一步发展。在东汉时,经蜡绘防染的蜡缬已较为成熟;到东晋,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大批量生产;北朝时,蓝白花布已经运用镂空版防染。
隋唐时期是缬类服饰的最盛时期,制版工艺和印制技术逐步革新,制品花形复杂,套色繁多。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褐地绿白双色印花绢等,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制品。唐代 “开元礼” 制度还规定用特定的夹缬 “置为行军之号,又为卫士之衣”。
宋初仍沿唐制,后禁止民间服用缬帛和贩卖缬版,阻碍了缬类技术的发展,到南宋时才解禁。在福州南宋黄昇墓中,出土了大量服饰及丝织品,其中就有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等印花衣物。
明清时期,型版制作更为精巧,维吾尔族还创制了印花木戳和木滚。《木棉谱》记载,清代型版印花工艺已分为刷印花和刮印花两种。
古代的服装印花工艺丰富多样,如蜡缬、绞缬、夹缬等,这些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,也让古代人能够穿上具有各种精美花纹的 “印花衣”。